改文风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
发布日期:2013-09-05 作者:系统管理员 来源:
点击:
|
|
|
1951年,军委总政治部关于《转六十八军镇反总结报告》给毛泽东主席的呈批件。 (此档案现存于解放军总政治部档案馆)
近日,我们在进行档案编研时,对毛泽东主席在一份档案上的亲笔批示,感触颇深。这是1951年军委总政治部关于《转六十八军镇反总结报告》给毛主席的呈批件。该档案为16开稿纸,共计10页4000多字。毛主席阅后,认为报告内容过于冗长,而且对全军镇反运动的指导意义不大,于是在文件上批示:“退肖华:此件太长,不要转发。以后凡太长而无甚必要者,不要转发。毛泽东。”(注:肖华时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)。这一批示,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改变文风的严肃态度。其实,早在1942年2月28日,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上就发表了题为《反对党八股》的讲演,把“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”与“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”“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”并列为延安整风的三大重要内容。毛主席指出:“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,都是党风。”党风决定着文风,文风体现着党风。人们从文风状况可以判断党的作风,评价党的形象,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。党的历史经验证明,文风不正,危害无穷。不良文风会降低党的威信,导致干部脱离群众,群众疏远干部,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、感召力和亲和力。因此,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风问题,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改进文风。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文风质朴、语言生动、深入浅出。邓小平同志在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带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,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、讲短话、讲实话、讲新话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“八个坚持、八个反对”的重要思想,反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,要“改进学风和文风,精简会议和文件,反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反对弄虚作假”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,要求全党进一步转变作风、端正学风、改进文风,把“三风”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。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,以及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,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。
现在,公文过长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,有的起草公文生怕写漏了,不管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套路,先讲意义、重要性,然后才讲实质内容,叠床架屋、层层阐述;有的生怕写少了,大话、套话、空话连篇,可有可无的话一大堆,本来两三页就能说清的非要凑上五六页;有的生怕出问题,转发上级指示,不是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,而是照抄照转,原封不动地往下发。文风与思想作风密切相连,与党的事业休戚相关。群众对不良文风有意见,看到长文很反感,费半天劲才找出重点要点,既浪费时间,又起不到好的效果。今年7月26日召开的全国第十三届公文学术研讨会上,什么是文风问题、文风问题的表现形式有哪些、文风问题的根源是什么、如何才能改进文风等成为了会议的热点议题。从根源上看,文风问题不只是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,而主要是思想路线的问题,形成不良文风的最根本原因是脱离群众、脱离实际。从实践上看,不良文风体现在作风不实、学风不正,急功近利、不求甚解,思想保守、缺乏创新,避重就轻、故意推诿,归根到底是缺少实干苦干的精神,群众也就当然不满意。朴实的文风源自于对群众的情感,只有心里装着群众,才会真正愿意改文风;只有为解决群众问题而作,有针对性、有实际内容,才能摒弃空话套话;只有在写作中“接地气”,从群众中学习生动活泼、富有创造力的语言表达,才会让群众看得懂、愿意看。改进文风,不仅是改文字,重点是改作风,要把“空谈误国、实干兴邦”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,这既是树立各级领导和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,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。
公文是传达治党理国策略的重要载体,其规范化是必要的。但是,公文流于僵化则不可取,容易滋长疏于思考创新、照葫芦画瓢的陋习。久而久之,便会形成只注重程序与行文是否规范、忽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风气。衡量公文重要程度的标志,不是看公文内容的长短,而是看是否解决实际问题。公文写作要突出重点,击中要害,有的放矢,求真务实,反映问题要准,解决问题要实,既要具有针对性,又要带有普遍性;要遵循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和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要求,既要符合规范标准,又要避免追求形式,力求干净利索,言简意赅;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,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使文风更接近“短、实、新”的要求,让公文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。
原载于《中国档案报》2013年8月23日 总第2500期 第三版
|
|
上一条:1895年台湾人民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斗争
下一条:清代吉林省如何防疫